“三联学术”丨2023夏日书单
2023
「三联学术」夏日书单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罕见的暑热中,幸好还有书籍。
年初的计划,正在一本本兑现,上半年付梓了22种;余下的三十余种,正在或即将面世,8月下旬的上海书展前,有望出版20种。
特别推荐李泽厚先生的《中国“思想史论”三书》,我们特邀何浩先生设计了精美函套,合成一册整体推出。在时势变换波谲云诡的今天,重温先生有关“救亡”与“启蒙”的著名论断,当会历久弥新,别有所思。
壹
重磅推荐
2023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三书
函套精装
2023年7月
思想家李泽厚最负盛名的中国思想史论三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曾在思想启蒙的时代,提供崭新的范式变革,对学术思想界影响极为深远。
从孔子仁学为始,论说先秦至明清各种思潮、派别和人物,进而由古入今,探讨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嬗变。以革命与改良为视角,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思潮和人物进行细致分析,将“革命与改良”定型为近代中国研究的基本格式;又历数“五四”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思想界,如何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探寻中国未来的道路。一系列重要论述如“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救亡压倒启蒙”“西体中用”等,在此三书中均有展开。
高居翰“中国晚期绘画史”五种
函套精装
2023年8月
· 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
· 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
· 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
· 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
· 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
跨越近四十年的晚期绘画史写作
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
为现代读者提供走近中国历史的视觉途径
中国晚期绘画整体看来是呈点状分布,常在交接处或转捩阶段消失,如果把它们当做一连串的个别现象是看不出端倪的,必须放在历史的脉络中,才能发现那是大范围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
——高居翰
“美国三书”
无地可依
后工业时代芝加哥的家庭与阶级
〔美〕克里斯蒂娜·J.沃利 著
张伊铭 译
雅理译丛
2023年8月
作者结合个人叙事和家庭照片,对芝加哥“去工业化”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评估。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努力奋斗和自己向上流动的故事,本书揭示了在复杂的紧张关系之中,美国工业衰退的社会景观。
寻路
穿越分裂的国度
〔美〕乔丹·布拉什克,克里斯托弗·豪 著
骆伟倩 译
雅理译丛
2023年8月
两位耶鲁同学,在充满撕裂的时代决定上路,在美国的大地上进行一场为期三年的冒险旅行,重新寻找成长的力量。他们自驾穿越美国44个州,沿着两万英里的道路,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集会到墨西哥蒂华纳和华雷斯之间的高速公路,从波特兰的龙虾拖网渔船、新奥尔良的爵士俱乐部到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的街道,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我们将全程跟随乔丹和克里斯托弗,见证他们史诗般的友谊,聆听前排座位上的争论,穿越美国这一分裂国家的核心。
钢的城
美国锈带兴衰史
〔美〕加布里埃尔·维南特 著
刘阳 译
雅理译丛
2023年8月
本书聚焦匹兹堡等美国“锈带城市”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去工业化历史,以及由此导致的工人阶级生存境遇、生活方式和阶级构成的变化。作者以社会学研究与口述史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匹兹堡经济转型的中心,揭示钢铁业的衰落和医疗照护经济的兴起如何放大了工人阶级内部性别与种族的分化,以及这种分化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贰
原创精品
2023
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
赵汀阳 著
“赵汀阳集”
2023年7月
赵汀阳“第一哲学”系列之一,收录了作者九篇近二十年有关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文章,集中呈现了其有关创世存在论、共在存在论、动词哲学、时间分叉、历史形而上学、问题的递归性等极富原创性的哲学论述。可与作者的《第一哲学的支点》《一个或所有问题》参照对读。
杂文的自觉
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
张旭东 著
“鲁迅三部曲”第一部
2023年7月
张旭东长程写作计划“鲁迅三部曲”第一部,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
礼以义起
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飞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7月
本书汇集十八篇文章,是吴飞教授近年礼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运用历史学、文献学、训诂学等现代学术方法,从传统礼学的经典文献与重要论争之中,发现真问题,并以中西比较的文明视角审视礼学及其所涵盖的人伦体系,在文字、文献、服制、器物的流变中探询中华礼乐文明的真精神。
要命的地方
家庭、生育与法律
赵晓力 著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2023年8月
八篇文本细读,八个“要命的地方”。本书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通过对《祝福》《窦娥冤》《鲁宾逊漂流记》《局外人》等经典叙事文本的精读与推究,带领读者整体地理解家庭、生育和与之相伴的法律问题的复杂、持久,深描并重现了人所处的具体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原儒
从帝尧到孔子
杨儒宾 著
“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系列”
2023年7月
“原儒”指自尧舜以下直至孔子的圣贤及其儒思,本书作者从神话传说、经籍史料和出土文物中取得线索,追溯原儒的谱系与事件,展现原儒如何在巫教、夏、商时期氤氲成形,在两周成就以文王、周公、孔子为代表的经学人文新时代的过程。
历史与幽灵
《故事新编》与现代中国上古史
汪晖 著
2023年8月
汪晖的最新力作,以《故事新编》和《古史辨》这两部经典文本对于古史与故事的不同处理为线索,通过鲁迅的“拟古史”叙述与顾颉刚及其周边的古史叙述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在不同的时间观和历史观中神话、传说、史实的位置,分析了截断众流的古史观所依据的历史概念及其与欧洲、日本近代史观的关系,以及清末民初第一代共和史观之浮沉。
天人之际
考古美术中的山水
巫鸿 著
2023年10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荣誉讲座,聚焦于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即古人如何以图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想象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奥斯丁问题
“方寸象牙”上的群己之思
黄梅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8月
以奥斯丁的六部重要作品为主线,通过思想批评与文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了奥斯丁的问题网络与艺术世界。全书以英国18-19世纪之交传统社会急剧向工商业逐利时代转型中个人主义的兴起,以及自我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为核心问题,呈现了奥斯丁如何在其创造的活色生香的世俗生活和艺术世界中,传达着社会万象与时代精神,思考着“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并参与了“群己之思”的新价值观建构。
同道中国
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刘宁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8月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千载的文章宗师,“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从北宋到20世纪初近千年时间里,韩愈的古文深受推重,其影响家喻户晓;韩愈古文追求文道合一,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文教的核心载体。本书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发明。
极高明与道中庸
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的分析
唐文明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9月
本书聚焦沃格林的《秩序与历史》,尤其是《天下时代》,试图回答“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且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路的基础上,补充沃格林原有分析的不充分性,修正不正确性,进而回应更为宏大的历史性课题。
两头不到岸
20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著
2023年10月
《两头不到岸》是近代史家杨国强教授最新力作,他以隽永的文笔带领读者走入20世纪初年的历史场景,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科举停置、变法立宪、辛亥鼎革及新文化运动次第展开。二千年历史中国在西法的冲击下,“百变俱起,一变再变”,以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造就了一种“速成的近代化”。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剧变、多层次而又充满矛盾、张力的过渡时代。作者试图揭示其间未经“净化”的驳杂与错位,透过人物之多变和世事之纷乱,寻究过渡时代中国文化之曲折嬗蜕的由来、内涵与结果。
作者向以文气冷峻峭拔,文风自成一派著称,这将是又一部给我们带来独特阅读感受的大作。
方块字与中国诗
萧驰 著
“文史新论”丛书
2023年10月
从语言学角度探究中国抒情诗传统,也是作者多年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尝试。中国诗以汉语写就,汉语为中国诗歌增添“非凡的空间艺术功能”,而诗实为最高的语言艺术,也不断创造着汉语。
农为邦本
中国农业一万年
韩茂莉 著
2023年10月
中国农业地理专家韩茂莉教授写给大众的一部普及读物,分起源、土地、种子、耕种、农牧等几部分阐明——农业是中国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叁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
通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路径
英国、日本和中国
和文凯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8月
聚焦现代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问题,细致比较中英日三个国家在制度发展关键期的具体历史过程。各国当政者面对既有的公共财政系统崩溃,积极找寻解决财政亏损问题,并在税收办法、信用体系等方面展开多种尝试。作者以宏阔的视野、新颖的框架、扎实的史料回应“大分流”的问题,对清政府未能实现财政转型的解释极富洞察力。
观 物
邵雍哲学研究
李震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10月
北宋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相比周张二程四子的哲学皆有典范性研究问世,针对邵雍的哲学思想研究,却相对匮乏。此书对邵雍哲学展开综合性研究,从其哲学最重要的面向——易学、体用、心性等展开,揭示出了邵雍哲学的根本姿态——“观物”,和终极目的——“治道”。全书以哲学史为主要进路,同时辅以经学史和思想史,将邵雍哲学放置在经典诠释和时代思想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加以考察。
汉字革命
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钟雨柔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2023年11月
20世纪中国,几被遗忘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一方面,废汉字的号召是彻底摧毀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暴力运动。另一方面,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却可被理解成是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肇端。本书讨论文字革命与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法,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并尝试理解其革命遗产。
肆
“当代学术”丛书
2023
反抗绝望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修订版)
汪晖 著
“当代学术”丛书
汪晖“鲁迅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国家与学术
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罗志田 著
“当代学术”丛书
2023年10月
清季民初学人围绕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否妨碍中国“走向世界”?国学自身怎样“走向世界”?等问题展开思想讨论。这场讨论超出学术范围,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思想论争。
百年前学人所讨论的思想问题,超越时代,依旧引发当今学人的持续关注与思考。回顾这场论争,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化传统、走向更广阔的国际世界,提供历史的参照与镜鉴。
伍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
以王羲之的名义
《集王圣教序碑》的经典化之路
罗丰 著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8月
本书为考古学者罗丰对“行世法书第一石刻”《集王圣教序碑》所做的全面考察,梳理了由唐至清人们“以王羲之的名义”推动该碑经典化的历程。他不只关注文字、书法,更考索了碑的形制、花纹、石材,以及碑的物质存在同书法和碑文内容的关系;从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角度,回答了一些重要的书法史问题。
蒙古世纪
元代中国的视觉文化,1271-1368
〔英〕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 )著
赖星睿 译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10月
《蒙古世纪》是在欧亚史和中国史中对元代(1271—1368)艺术进行再定位的研究产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多种文化模式并置、充满矛盾和复杂互动的时代。
全书以时间顺序和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对元代文化展开探讨。每章均选择了某一特定事件或某种变革,以此出发,对当时的艺术态势和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共有图版159帧,许多为稀见材料。
希望的谬误
透纳风景画中的文明观
渠敬东 著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11月
“希望、希望,错误的希望,如今你又在何方”。
——透纳
透纳不仅是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其对英国乃至18至19世纪的西方文明都有着巨大影响。渠敬东通过对透纳作品的解析,深入理解透纳一生的跌宕起伏以及英帝国自身的兴衰命运。
二王以外
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
薛龙春 著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2023年10月
“碑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问题,既关乎书学理论,也与广泛的书法实践有密切关联。书名取自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二王以外有书,斯可与论书矣”,此话被后人看作“碑学”与“帖学”分庭抗礼的标志性宣言。作者通过对碑学历史反思性的研究,深度梳理了清代“碑学”的脉络、旨趣与实践。
陆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
蘋蘩与歌队
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
周轶群 著
童可道 赵荔 黄小谊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9月
本书研究公元前10—前4世纪中国与希腊社会的性别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家庭宴会、公共节日和宗教庆典等背景中。作者向我们阐明了先秦和古希腊的古典传统中不同的社会政治机制、价值体系与人类关系结构。对社会比较研究、性别研究、妇女史等议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著作。
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英〕大卫·塞德利 著
许瑞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10月
本书是一部聚焦西方古代“创世论”思想发展与争论史的著作,作者逐一选取、分析古希腊与希腊化时期在思考与回应创世问题上较有代表性的阿那克萨格拉、恩培多克勒、苏格拉底、柏拉图、原子论者、亚里士多德与斯多亚主义者七个哲学家或流派,梳理他们的观点要旨与分歧所在,探讨他们在争论过程中形成的阵营及塑造的传统。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德〕瓦尔特·伯克特 著
刘宗迪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10月
本书被公认为古希腊宗教研究的必读之作。全书不仅讨论神话和仪式的概念与本质,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改往日古典学家将其分开处理的习惯;而且分析了正处于变迁过程中的两个原生神话案例,还从古代近东和古风希腊相互影响的视角探讨神话进行历史传播的轨迹。
希罗多德的历史方法
〔美〕唐纳德·拉泰纳 著
聂渡洛 译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10月
通过分析《历史》当中反复出现的特定风格、哲学成见、论辩习惯、研究技巧与塑造性观念,作者处理了这部著作的奇特构造,帮助读者把握希罗多德在文学与历史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就。
参赞化育
惠栋易学考古中的大道微言
谷继明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2023年10月
以惠栋的易学研究为对象,突破了以往清代学术史的义理-考据的二元窠臼。充分阐析惠栋在“道统与师法”“求古与求是”“今文与古文”等诸多“对立”中,树立汉学旗帜、将《易》之宗旨定位到“赞化育”;并深剖惠栋易学研究中的微言大道,点明其以《易》为基础统摄群经而建构的“政治设计”——明堂之法,由此呈现惠氏“述旧信古”、颇具革命性的经学理想。
柒
人文通识阅读
2023
如何阅读中国诗歌
诗歌文化/ 作品导读
蔡宗齐 主编
定价:79.00 / 78.00
“如何阅读中国文学”系列
蔡宗齐、袁行霈主编“如何阅读中国文学”系列第一种。由袁行霈、蔡宗齐、宇文所安、艾朗诺、陈引驰、周裕锴、蒋寅、钱志熙、李惠仪等27位海内外古典文学专家联合打造。打通诗歌与文化、历史间的隔膜,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体悟诗人写作的心路;呈现从先秦到清末民初,中国诗歌的文化精神,及其对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深刻影响。以宏观的诗史背景融会微观的文本细读,走近中国诗歌绵延悠久的历史世界。
12堂小说大师课II
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
李敬泽 苗炜 路内 等著
2023年8月
三联生活周刊 · 中读文丛
千禧年后,当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互为表里,作家的叙事方式和节奏,以及他们所遵循的叙事伦理,早已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新世纪短短20年,说“经典”也许为时尚早。但有些人,有些作品,已经是我们在当下谈起文学无法绕开的高厦。如今,这些可以被称为当代文坛巨匠的人,大部分依然活跃地、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我们也正在参与其中的时代。
集结李敬泽、路内等国内知名作家,讲解麦克尤恩、阿特伍德、村上春树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小说家,共同呈现12堂精妙绝伦的小说大师课。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探讨21世纪的热点话题,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
了不起的世界文明
找寻世界十大考古奇迹
三联生活周刊 · 中读文丛
2023年8月
十位“走出去”的一线考古领队,以中国视角重返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亲身讲述发掘中的所见所获、所思所想,以及考古遗存背后的文明内涵。这十个独具代表性的境外考古案例,是我们探源世界文明的集中呈现,也是中国考古走出国门的生动写照。
秋菊的困惑
一部电影与中国法学三十年
苏力 等 著
陈颀、强世功 编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2023年12月
《秋菊打官司》上世纪90年代初上映后即引发众多关注。1996年苏力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开启中国法学界对这部电影迄今持续近三十年的讨论,并形成独具一格的“法律与文学”学术范式。本书从上百篇相关的中外法学研究中精选十四篇,从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等多个面向呈现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
塞尚的山水境域
渠敬东 主编
2023年10月
《山水》辑刊第二辑,专题聚焦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绘画的哲学思考,致力于在古今中西的溯源和比照中探寻山水自然、天地人文与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关联。
本辑作者:包慧怡、程乐松、李溪、陆蓓容、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宁晓萌、潘公凯、渠敬东、司徒立、孙向晨、汪涛、汪珂欣、魏斌、张巍卓。
捌
经 典 再 版
2023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社会和政治思想中的女性
〔美〕让·爱尔斯坦 著
葛耘娜 陈雪飞 译
2023年10月
西方人也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吗?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奥古斯丁、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历史上的大思想家究竟是如何看待女性问题的?“厌女”在西方思想史传统中是如何嬗变的?本书把女性问题带回到思想史叙述中,梳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女性问题,以“公共与私人”的角度有力切入对“女性主义”的阐释与反思。
朱雀
唐代的南方意象(修订译本)
〔美〕薛爱华 著
程章灿 叶蕾蕾 译
“薛爱华作品系列”
2023年10月
(薛爱华是)以往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
——柯睿(Paul W. Kroll)
今天富饶的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岛)和毗邻的安南(大部分北越及红河三角洲)地区,在唐代还是一片边远地区的“蛮荒化外”之地,旧称“南越”。本书即是关于这片神秘而燠热之地的历史文化研究,作者“遵循了上帝造物及从诺亚方舟登岸时的顺序”,逐一描述了中古南越引人注目的自然风物与山川地貌:从天空到海洋、岩石、河流、植物、野兽与鸟类,当然还有历史地理、区域分布、语言、人种、宗教、气候等等。
神女
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修订译本)
〔美〕薛爱华 著
程章灿 译 叶蕾蕾 校
“薛爱华作品系列”
2023年10月
本书探究的是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经典母题——神女,即与水相关的女性形象,从上古时期的龙(阴性)、女巫、女娲,到《楚辞》中的神女、湘妃,再到中古时期的洛神、汉女及各种传说中的江河神女,作者研究其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和不同文献语境中的发展变形,以及与神话传说、民间信仰和现实世界的错综关联……
全书主要围绕唐代诗歌(尤其是李贺与李群玉作品)和传奇中对各种江河神女蔚为大观的描绘、想象与阐释,揭示了神话、宗教、象征与浪漫想象诸端彼此之间的复杂纠葛,力图呈现唐代文化中对古代神仙世界所普遍持有的看法。